环亚集团





党历史上的警示教育

发布于 :2019-04-19 04:04作者 :超级管理员阅读量:5979

反对贪腐,铁腕惩治与警示教育向来如剑之双刃、一体相生 。早在《夏书》中就有“贪以败官,训之必杀”的记载 ,《后汉书》中也提到,汉桓帝即位之初便将此前一些贪腐案例作为宣教典型,诏令“赃吏子孙不得察举。”

在我们党近一个世纪的成长史中,惩治违规违纪与开展警示教育相结合,警示教育与先进典型示范教育相得益彰,可谓党进行自我革命的“红色传家宝”。重视警示教育,既能督促提醒全体党员干部在砥砺实干中保持正确的方向 ,也为提高拒腐防变免疫力打下有效的预防针 。

警示教育如同革命岁月里的警示牌

爬雪山、过草地 ,这是很多人谈起革命岁月首先想到的情景 。而比起有形的山峰 ,思想上无形的险峰往往更难以翻越。一些人没有倒在茫茫雪山上 ,却在思想精神上踏空坠崖。这个时期及时开展的警示教育如同行进路上的警示牌,让无数党员干部得以避开思想精神上的危险区。

从红色政权建立之初,我们党就非常注重通过组织会议、干部培训 、公审大会等形式,以学习、检讨、批评与自我批评 、揭批审判等方式进行警示教育 ,尤其善于运用鲜活的反面教材来宣示纪律。

20世纪30年代初 ,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中央苏区掀起了一场反腐、肃贪 、倡廉的红色风暴。时任基建工程处处长的左祥云贪污巨额工程款并盗窃机密企图叛逃 ;总务厅厅长赵宝成 、总务厅管理处处长徐毅,竟私放在押收监的左祥云,且二人都存在生活腐化、挥霍公款等严重问题 。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在听取中央工农检察部的情况汇报后 ,及时将汇报作为警示教育材料 ,在《红色中华报》上发布。同时 ,为了扩大警示教育的广度与深度,经毛泽东同志批准,在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对案件进行公开审判。公审当天,礼堂内外挤满了旁听围观的干部群众,审判过程长达五小时 ,并以此为契机颁布了相关的反腐肃贪训令,取得很好的警示效果 。

在党史上 ,警示教育不止观照现实,也有以史为鉴。1944年3月19日,《新华日报》刊发了郭沫若撰写的《甲申三百年祭》 。毛泽东同志读完此文连连称赞“好文章, 好文章!”随即指示在《解放日报》全文转载 ,要求各解放区印成单行本作为整风文件进行学习。将明朝灭亡与李自成失败作为警示教育的案例,引发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对推动当时全党整风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警示教育可谓建设发展中的壮骨粉

新中国成立后 ,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满怀激情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中来,但也有部分经不起糖衣炮弹考验的党员干部丧失了理想信念 ,患上了“软骨病” ,逐渐走向腐化堕落的道路。有数据显示 ,仅新中国成立的两年内 ,单是北京一地,就有650多人因贪腐受到查处,涉案金额达旧币15亿元。为了刹住贪腐享乐之风,20世纪50年代初期,党中央果断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首场反腐风暴,以雷霆手段整风肃纪 ,并以大案典型作为警示教育范本。

1952年2月10日 ,公审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大会在保定举行,两万多人参加了这场大会。盗窃救济粮、赈灾款、侵吞水利资金 、骗取银行贷款……在犯下种种罪行后,刘青山还曾大大咧咧地说 :“老子们拼命打了天下,享受些又怎么样?”案发后 ,也有人为刘青山、张子善求情 ,表示刘 、张二人过去对革命有功。毛泽东同志则反问道“是要他们俩 ,还是要中国?”同时明确指出“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 ,才可能警示挽救二十个、二百个、二千个 、二万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在新中国反腐第一案的枪声中,人们听到了“打天下不是为了享受”“不要重蹈李自成覆辙”的警钟长鸣。此案让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极大警示震撼 ,绷紧了纪律法规之弦,自觉抵御糖衣炮弹的侵蚀,以至于有人感叹“杀了两个人 、管住几十年”。

改革开放,随着国门的打开、社会的变动,在利益的驱使下,贪腐之风一度抬头 。1993年,党中央作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的判断,要求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与此同时 ,围绕反腐的警示教育 ,也逐渐有了更为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从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以报纸专栏、纪实文学、专题纪录片等形式揭露腐败案例的警示教育成为补充党员干部精神之钙的壮骨粉,时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反腐倡廉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

警示教育无异于新时代征程上的排雷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持续深入,警示教育工作也有着更为艰巨的使命与更加丰富的内涵 。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 、多元思潮的冲击以及社会深刻转型期的各种诱惑与挑战,警示教育如同排雷器,能够帮助党员干部排除思想隐患,避免在追梦路上误入歧途、错踏雷区。

2014 年10 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警示教育,让广大党员 、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当时的南京军区机关视察时,明确要求“要以徐才厚、谷俊山案件为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使各级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切实引以为戒”。

进入新时代,随着资讯环境的改变与传播技术的革新,警示教育的形式内容也在与时俱进 。在碎片阅读与舆论多元化的时代 ,传播力更强 、感染力更充分 、内容更具现场感的视频成为了警示教育最生动的表达形式 。事实上,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以案明纪释法的专题报道已逐渐成为警示教育的表现常态 ,而在十九大后,诸如处分现场、宣读处分决定、腐败分子当庭认罪悔罪等极具冲击力的场景画面,特别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巡视利剑》《红色通缉》等一系列专题片的推出 ,更是让警示教育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上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2018年11月7日,民政部召开全体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会上播放了近期被查处的福彩领域多位局级干部的忏悔视频。在这部时长4分12秒的视频里 ,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多名落马官员面对镜头忏悔。“我深深地感觉到我是民政的罪人,是福利彩票的罪人。”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原副主任冯立志在忏悔视频里痛哭流涕。“接受组织审查之后,在组织的感召下,我完全克服了长期的恐惧、纠结和侥幸,坚定地选择了相信组织,依靠组织,坦白交代问题。虽然让自己撕开了身心最丑陋的那一部分,但也让我自从心底里慢慢轻松下来了。”中国福彩中心原主任王素英也在视频中含泪吐露心声。这些发自肺腑 、痛彻心扉的忏悔,让闻者无不动容。

与此同时,在中央纪委的指导下 ,各地推出警示教育系列“套餐”、打出了触及灵魂的组合拳。从公开曝光 、集中教育到编印官员忏悔录、制作专题片、建设警示教育基地等,使警示教育常态化,让教育的内容真正入脑入心、触及灵魂 。而党课辅导、学习研讨、撰写心得等,则将包括警示教育在内的廉政教育进一步升华为驰而不息的党风廉政建设 ,顺应了民心所向与时代需求。

“上医治未病”,警示教育某种意义上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传家宝 ,其价值正在于惩戒于已然、防患于未然 。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化 ,廉政教育写入监察法中,警示教育必将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XML地图